履带吊出租资讯 一根粗粗的钢缆,从仅容一人的洞口缓缓上升。钢缆所系的“凤凰2号”救生舱,搭载的是首名升井的被困矿工弗洛伦西奥·阿瓦洛斯。阿瓦洛斯年仅7岁的儿子拜罗守在洞口,已忍不住哇哇大哭———他的父亲被困在深达700米的地下,已有69天之久!
智利当地时间13日0时10分(北京时间13日11时10分),戴着头盔和墨镜的阿瓦洛斯走出救生舱,露出灿烂笑容,小拜罗第一个扑到父亲怀里,身后阿瓦洛斯的妻子也喜极而泣。此情此景通过现场的电视画面传遍全球。至本报截稿时止,智利救生舱“凤凰号”第7次升出地面,受困矿工已经有17人升井。
副组长打头阵
作为首名升井矿工,阿瓦洛斯受困井下近69天后升井,创造经历矿难最长时间的生还纪录。这一纪录还在不断刷新。
当地时间午夜刚过,阿瓦洛斯成功升井后从救生舱走出,戴着头盔和保护眼睛免受亮光损伤的太阳镜。现场爆发出热烈掌声和欢呼声,人们高喊:“智利!”
阿瓦洛斯面带微笑,首先拥抱了他7岁的儿子拜罗和妻子,然后与智利总统塞瓦斯蒂安·皮涅拉拥抱。目睹这一情景的“第一夫人”塞西莉亚·莫雷尔也激动得留下眼泪。
阿瓦洛斯的其他家人盯着现场电视大屏幕,看到亲人的一霎那,他们起身欢呼、鼓掌。他的父亲阿方索举起双臂摆出胜利的姿势,然后拥抱自己妻子、女儿。阿方索说:“真是太好了,我太高兴了。”
在被领到一辆救护车上接受体检时,阿瓦洛斯向人群竖起大拇指致意。履带吊出租资讯 阿瓦洛斯现年31岁,是受困矿工的副组长。选他打头阵是因他身体条件最好。矿井内,他有些害羞,自愿操控救援人员送下的相机为其他工友摄像,避免自己出现在镜头内。
存井底石作纪念
第二名升井矿工是马里奥·塞普尔韦达。这名39岁的电机专家精神旺盛,救生舱接近地面时,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他与地面救援人员开玩笑,嘴里喊着“快点儿,快点儿”。
塞普尔韦达走出舱后,拥抱了妻子和总统皮涅拉,与操作救生舱救援人员握了一圈手。
他向周围人群挥舞手臂,笑着从一个黄色袋子中掏出从井底带出来的几块石头向大家展示,高喊“智利万岁!”。他说,他要把这些石头当作纪念品。他把其中一块石头送到皮涅拉手中。
他跳了几下,仿佛展示自己的身体健康。坐在救护车上,塞普尔韦达还笑着向人群伸出两根手指摆出“V”字胜利姿势。
这点与他井下活跃的表现如出一辙。他在井下拍摄的矿工录像中担任主持人和现场解说。
组长坚守到最后
第三名升井者是52岁的前军人胡安·伊利安斯·帕尔马。第四名是受困矿工中唯一的玻利维亚人卡洛斯·马马尼。第五名是所有受困矿工中最年轻的吉米·桑切斯。第六名是奥斯曼·阿拉亚。第七名是何塞·奥赫达。救援工作还在继续进行。
马马尼走出救生舱时,妻子韦罗妮卡迎接他。两人拥抱和亲吻时,碰掉了韦罗妮卡的白色头盔。总统皮涅拉和妻子在一旁手持小型玻利维亚国旗。
按照营救排序,最后一名升井矿工定为组长路易斯·乌尔苏亚。发生矿难最初17天,受困矿工与外界没有联系,乌尔苏亚发挥领袖才能,帮助工友挺过难关,实行食物配给制,直到救援人员通过凿通的孔道送来新食物。
矿工达里奥·塞哥维亚的亲属珍妮特·马丁说,救援顺序不重要,“他们都出来,才叫成功”。履带吊出租资讯
营救行动伊始,智利总统皮涅拉一直守在现场。他与每名升井矿工拥抱,向下井救援人员祝福。“希望矿工们的范例永远长存,他们展示了智利的团结,我们面对灾难时经常这么做,我们有能力做伟大的事情。”
本报综合新华社电
分析
这不应仅仅是一场“秀”
智利北部仍有大批矿工生存状态堪忧
智利总统皮涅拉夫妇一直守候在井口,并和救援总指挥安德鲁·苏家雷直接交换意见,矿业部长戈尔沃内、卫生部长马纳里克同样在现场“值班”。当阿瓦洛斯升井的一刻,他们一个个欢欣鼓舞,从最北部沙漠中的奇奥帕波到最南部城市彭塔阿雷纳斯,人们纷纷鸣响汽车喇叭以示祝贺,法国《观点》杂志称,这“仿佛智利足球队赢得了世界杯一般”。
荣光总会散去
在灾难面前智利人显示出空前的团结。为了陪伴地下的亲人,800名矿工家属一直在荒凉寒冷的矿区露营,得知消息后,各地民众很快送来帐篷和生活必需品,让他们得以一直坚持到亲人得救。
智利当地媒体《埃尔梅尔库里奥日报》表示,目前对矿工最大的考验不是身体,而是他们如何适应新的生活。此前他们默默无闻,而在井下的69天,他们已经成为英雄,如何重新回到正常生活当中去?如今有如此众多的记者围拢着他们,平均每个人能摊上几十个,教皇为他们祈祷,给他们送来念珠,苹果公司总裁福布斯专门送来刚推出的新款IPAD,皇马俱乐部的明星也送上亲笔签名球衣,可这一切都会过去,他们工作的煤矿业已破产,他们本人连一分钱工资和补偿都得不到,尽管附近的矿山纷纷表示愿意接纳他们,可他们还能像过去那样工作么?前职业球员弗兰克·罗伯斯退役后因生活所迫,当了一名兼职矿工(他同时还是兼职出租车司机),他是前球星萨莫拉诺的队友,还认识比利亚这样的大牌,如今科皮亚波当地一支足球俱乐部已经打算给他一份职员的工作。但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更何况,一些人的家属并不打算让他们再冒险。
私有化令安全标准降低
正如总统所高呼的,举国大救援激发了智利人的爱国主义情怀,也提升了政府的支持率,但已经有人担心,救援会成为一场“政治秀”,加拿大CTV电视台就曾忧心忡忡地指出,一些政客在矿工被发现生存之初,就曾打算把酒、摄像镜头、音乐磁带和国旗送下井,以记录井下矿工们的“欢乐心情”,幸亏被专业人士拦阻。
法国《费加罗报》的文章更呼吁人们关注智利北部矿工们的命运:位于首都圣地亚哥以北1500公里、阿塔卡玛沙漠中的埃斯孔蒂达综合矿是世界规模最大的铜-金共生矿,扎伊米和马尔克斯两个“独立矿企”共雇用17万名矿工,占了整个智利GDP的一半。而矿工待遇较低,一名壮年矿工的工资一般为每周500-700欧元,最低则只有262欧元,而他们必须一周工作6天,有些工人90天内只在地面呆过1日,且经常面临各种危险。一些评论者指出,前任和本届智利政府的私有化政策,使许多矿山落到片面讲究经济效益的私人企业手中,造成安全生产标准下降和福利待遇缩水,过去15年里,每年平均死亡矿工达30人。矿工获救的奇迹值得欢呼,但人们也应关注矿区和矿工的生存状态,关注矿区普遍存在的雇用童工、娼妓泛滥和矽肺病等职业病流行等问题,而不是仅仅观赏一场拯救33名井下矿工的感人戏剧。履带吊出租资讯
本报特约撰稿陶勇发自加拿大
■回顾
69天的“地下历程”
8月5日,位于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圣何塞铜矿发生坍塌,33名矿工被困井下,其中32人是智利人,另一名来自玻利维亚,全部与地面失去联系,生死不明。
受困矿工的家属一直在等待消息。“我们不会离开这里。”两个侄子被困井下的38岁的威尔逊·阿瓦洛斯表示。
营救人员一次次地将探杆打入地下,摸寻着生命的气息。17天过去了,生存的希望变得相当渺茫。
生命的纸条
8月22日,在救援人员第八次将一个新的定位探测器送入井下688米处时,忽然听到井内有锤击的声音。当救援人员收回探测器后发现,一张用红色笔所写的纸条正绑在钻头上,“我们全部33人都在避难所内,全部安好”。
获知这一消息后,在场的人纷纷挥手向矿工的家属表示祝贺,不少矿工家属闻讯后相拥而泣。智利总统皮涅拉在接到消息后立即赶往事故铜矿所在地,挥舞着这张白纸红字的便条,兴奋地对媒体宣布了这一“巨大的胜利”,智利国内一片欢腾。
但是,负责救援的工作人员随后表示,鉴于此次矿难的复杂性,要将矿工们安全营救至地面需耗时3至4个月,矿工年底才能升井。
“地下生活”
艰难的救援工作,意味着矿工要度过数月的“地下生活”。
头两个星期,矿工们严格定量食物分配,规定每人每48小时只能吃两匙金枪鱼、啃半块饼干、喝半杯牛奶。他们在邻近井下紧急避难所的一处巷道内开辟一处区域,用作厕所。
8月23日,矿工首次得到经输送管道送下的食物、水、汤、药品等给养。
输送给养的管道打通后,矿工们时常与家人互通书信、打电话、实现视频通话。新近几周,心理专家允许向井下送去最新报纸,帮助矿工了解国内、国际事件最新动态。
33岁矿工维克托·萨莫拉在井下写的一封家书9月初公开。他在信中写道:“在地下有一道光……我最不能失去的是信念,我已经重生。”
矿工们时常在井下玩纸牌、多米诺骨牌和掷骰子游戏,用音乐播放器听音乐。他们收到迭戈·马拉多纳等大牌足球明星送来的鼓励视频,借助小型电视接收器观看了一场智利足球队与乌克兰队的友谊赛直播。
有意思的是,矿工们记录下了他们最喜欢的笑话,时长8个小时。
“马拉松”式的营救
令人欣慰的是,救援工作的进度比想象中快。
8月25日,救援人员计划使用重型挖掘机拓宽矿井,尽管每日仅打通15米,但“生命之路”已开始起步。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生命之路越拓越宽,希望越来越大。10月8日,矿业部长戈尔沃内说,预计救援通道24小时内打通。卫生部长海梅·马纳利奇说,矿工有望12日升井。
10月9日,戈尔沃内宣布,当日8时05分,救援“B计划”已完成624米深隧道的挖掘,在完成隧道内壁管道铺设后,对33名矿工的救出行动预计将于13日启动。
不眠不休的30多天,现场的营救人员使用的T130钻机终于为井下矿工们打通了一条生命之路,在获知这一消息后,现场随之一片欢腾,而深陷地下的矿工们也为此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一个故事终于有了美满的结局。履带吊出租资讯
|